English

人物故事碧野

1998-02-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邓凯 我有话说

碧野

邓凯

白发放歌 笑看晚晴

在中学课本里,许多人都念过著名的《天山景物记》。遥远的天山的美丽风光随着作者的娓娓叙述在读者的内心里一一铺陈开来。一篇文章,勾起多少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天山景物记》的作者就是著名作家碧野。

见到碧老是在一个晴朗的冬日。雪后初晴的江城武汉,洋溢着新年将至的温暖和喜悦。82岁的碧野先生和小保姆一起,住在东湖边当年胡耀邦同志特批的一处三居室里,安静而平和。

碧野先生1916年出生于广东大浦,在潮汕的金山中学就读期间,因学潮而流亡北平。18岁的他一边在北京图书馆自学,一边在北大、中国大学旁听。1935年,他的处女作《窑工》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由谷牧任主编的《泡沫》,之后又在洪深主编的《光明》和王统照主编的《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由此走上了文学道路。

他此后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直至新中国解放。黑暗的岁月和纷飞的战火使他经历了许多磨难,也使一个进步作家迅速地成长起来。抗战期间,他在北方打游击,随后去了武汉,其间出版了三个报告文学集《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在北线》。茅盾先生曾撰文推介《北方的原野》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之后去中原战场打仗,1940年在洛阳经历了一段狱中生活,1942年在成都办莽原出版社,邛崃避难,重庆教书……生活在考验着他,也给予他丰厚的回报。这期间,他创作了深受茅盾好评的长篇小说《肥沃的土地》以及《风沙之恋》。抗战胜利后去上海,而后南京。任《朝报》和《南京人报》副刊主编,因名列国民党特务机关黑名单,又辗转至皖南,后在上海与戈宝权等人接受周恩来同志建议,于1948年春来到华北解放区,在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之一的北方大学任教。不久响应党的号召去前线,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小说问世不久即受到严厉批判,被认为没有突出党的领导地位,歪曲了人民军队的形象。直到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时,这部长篇小说才重新得到肯定。经胡耀邦同志批示,小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再版,发行了17万册。

作为当时中国作家协会仅有的20名驻会作家之一,1955年,他写完长篇小说《钢铁动脉》之后,和秦兆阳等人来到新疆,生活了四年,《天山景物记》就是记录新疆风情的作品之一。之后和徐迟等人来到湖北,深入丹江口水利工地多年,和工人打成一片,写出了著名长篇小说《丹凤朝阳》。

82岁的碧老有着非常认真的生活态度。尽管年老体衰,尤其是视力仅有0.02,但他仍坚持写作,同时积极和医生配合,以提高视力,从而努力完成酝酿多年的写水利生活和少数民族生活的两部长篇小说。在他家客厅正墙上,挂着茅盾先生赠给他的墨迹。斯人已去,而沾染了历史风烟的文字却鲜活如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